百盞路燈延伸回家燈火,老年助餐點守護暮年餐食,市民書屋安放假期時光,村民議事廳共商共議……近年來,街道積極探索“近鄰”治理模式,立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以“居民與居民之間近鄰互助、居民與組織之間近鄰守護、組織與組織之間近鄰共建”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李萬近鄰格局,用心用情編織起一張組織有力、服務貼心、鄰里守望的溫情網絡,讓轄區居民幸福感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更可持續。
鄰聚“微”陣地?延伸為民服務觸角
走進李萬街道愛心驛站,歇歇腳、喝口水、充個電、翻翻書、借把傘……服務一應俱全,是不少群眾的“補給站”。“愛心驛站還會不定期給我們送水、送清涼包、小扇子,真是把我們放在心上。”剛領過“清涼包”的戶外勞動者對記者說。
“公共衛生、噪聲擾民、房屋漏水……居民遇到啥煩心事,都喜歡來居民會客廳嘮嘮。”玉溪路社區工作人員正幫一位反映樓道燈不亮的老人登記,“小事兒我們盡量當場協調解決,解決不了的,我就當好傳話筒,第一時間向上反映。通過居民會客廳,我們將咨詢、建議、登記等服務進一步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街道緊密結合實際,堅持以近鄰文化為核心,以村(社區)黨組織為主體,整合公共空間,就近搭建服務群眾的平臺,打造愛心驛站、村民議事廳、居民會客廳、祥成調解工作室、“老王正說理”特色調解室等“微陣地”10個,引導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暢通“鄰”距離渠道,推動“微陣地”成為村(社區)黨組織、轄區群眾之間的“連心橋”,2025年以來,推動解決電梯維修、電車充電樁安裝、老舊小區污水管網清理、樓梯雜物堆放清理等各類民生實事50余件。
鄰情“聯”網格 兜起民生大事小事
李街道縱深推進網格化管理,堅持政策在一線解答、工作在一線推動、成效在一線顯現。優化網格設置,按照“1+1+N”原則選聘網格長和專兼職網格員,配強網格力量。推動物業人員、居民代表等自治力量融入網格,抓實網格隊伍培訓,選優配強166名網格員,盤活網格工作“運動神經”;明晰工作規范,建立入戶走訪制度,完善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上報匯總、協同處置、結果反饋等運行機制,有效實現需求在網格內發現、矛盾在網格內解決,今年以來,推動化解矛盾糾紛16件。
鄰匯“志”動力,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我在這聽戲看表演,我老媽在咱老年助餐點帶餐,我孫子在咱街道一樓參加暑期活動,現在咱這街道,感覺更暖心、更貼心,也更有煙火氣了!”在北李萬村看戲的陳大嬸滿意說到。
街道持續探索“志愿服務+李萬近鄰系列活動”互助機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聯合轄區教育機構、衛生、商業門店等資源,制定志愿服務“日歷”,實行積分管理制度,引導群眾主動參與。以“管好老、帶好小、讓青年發展好”為切入點,發布健康講座、技能培訓、文藝表演等特色活動“日程表”,提供“全齡化”暖心服務。圍繞“一老”積極開展“送健康義診”“免費理發”“關愛老人防詐騙知識”講座、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文藝匯演等多樣化服務活動20余次。圍繞“一小”開展誦讀紅色經典、草坪故事會、“移風易俗話清明 春色共賞繪紙鳶”、六一暖童心“護苗”助成長、“多彩假期‘藝’路‘童’行”、科學科普小實驗等特色活動40余次,建立特困群體、留守兒童慰問清單,通過不定期家訪回訪,真正把未成年掛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圍繞“青年”提供職業培訓,聯合職能部門在“家門口”成功組織招聘會2場,推送崗位信息200余條。”
黨員干部奔走在服務一線,志愿者活躍在轄區角落,鄰里之間互幫互助蔚然成風……走在李萬的街頭巷尾,“黨群心連心、鄰里一家親”已然成為觸手可及的幸福實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焦作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承辦:管委會辦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電話:0391-3563650 傳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區神州路 郵編:454000
豫公網安備 41081102000279號
ICP備案號:豫ICP備0502688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