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落實、資金兌付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目標,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優化完善惠農補貼管理長效機制,提高惠農補貼管理規范化水平、提升惠農補貼政策效能,鼓勵農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科學施肥用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自覺保護耕地、穩步提升耕地質量。
二、方案內容
(一)補貼對象。補貼對象為擁有耕地承包經營權的種地農民(含農場職工)。
(二)補貼面積的界定。補貼面積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面積為基礎,尚未完成確權登記工作的地方以二輪承包耕地面積為基礎,并與自然資源部門“三調”動態結合,據實核減改變耕地性質的面積。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不得再給予補貼,對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予發放補貼。
?(三)補貼面積的核實。以“一卡通”系統中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含賬戶)模板表作為《補貼清冊》,內容包含姓名、身份證號、補貼面積、社保卡銀行賬號等。實行村級“兩公示一公告”制度,申報公示、審核公示、發放公告,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賬號應進行脫敏處理后再公示,村級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實行“村級初審公示、鄉鎮、街道復核確認、區級抽查比對”三級審核機制。
1.農戶申報。實行“一戶一申報”,由村(組)組織農戶據實填報《補貼清冊》、簽訂真實性承諾書。
2.村級初審公示。村委會對補貼對象、面積等事項進行第一輪申報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委會負責人對《申報清冊》簽字并加蓋公章報鄉鎮、街道。村級組織應建立公示臺賬,便于日常管理及留檔備查。
3.鄉鎮、街道復核確認。鄉鎮、街道負責對《申報清冊》的相關事項以及公示情況進行復核,村委會對復核情況進行第二輪審核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委會負責人對信息有變動的農戶的《審核清冊》簽字并加蓋公章上報鄉鎮、街道存檔。
4.區級抽查比對。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對匯總后的《審核清冊》簽字并加蓋公章,報送區農業農村中心存檔。區農業農村中心負責對各鄉鎮、辦事處報送的《審核清冊》內容匯總比對確認,并從“一卡通”系統中調取補貼對象的開戶姓名、銀行類別、銀行賬號等信息、錄入補貼標準完善《清冊》相關事項,組織編印全區《清冊》。
5.發放公告。補貼全部發放成功后,村委會對發放情況進行公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對匯總后的《發放清冊》簽字并加蓋公章,報送區農業農村中心存檔。
(四)補貼的標準。根據上級下達我區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總額和全區實際統計面積數據為依據,核算確定補貼標準。
(五)補貼資金的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行“一卡通”發放,補貼資金通過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系統集中發放到補貼對象社保卡銀行賬戶。代發金融機構從“一卡通”系統中獲取補貼對象姓名、金額、銀行賬號等發放基礎數據,進行打卡發放并及時反饋發放結果。發放失敗的補貼資金,由區農業農村中心核實修正發放基礎數據,通知代發金融機構獲取數據后再次打卡發放;若遇特殊情況確實無法打卡發放的,由區農業農村中心會商區財政局后,通知代發金融機構將補貼資金原渠道退回。相關開戶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按規定加強用于領取補貼的賬戶實名制管理。在符合法律法規及監督規定的前提下,代發金融機構要向補貼對象提供便捷的查詢、取款途徑,鼓勵提供免費、及時、逐項的信息告知和跨行代發等優質服務。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原則上應于當年6月30日前發放完畢。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放耕地地力補貼是促進糧食生產的重要措施,是落實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黨政同責”要求,成立由區農業農村、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區級統籌、鄉鎮主責、村級落實”的工作機制。
(二)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密切部門合作,抓好工作落實。區農業農村中心負責編制實施方案,組織、指導和監督補貼面積核實、補貼信息公示等工作,匯總補貼《清冊》,并做好補貼信息的歸集、整理、存檔。區財政局負責撥付補貼資金,督促代發金融機構及時發放補貼,配合區農業農村部門制定實施方案等。承擔補貼資金兌付的金融機構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方便農戶存取補貼資金。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提供“三調”動態數據,占補平衡“補”的地塊信息,設施農用地信息,非農業征(占)用耕地信息。補貼發放完成后,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將按不低于資金規模10%的比例抽查核實補貼發放情況。
(三)加強數據比對。探索建立惠農補貼數據庫,加強數據分析比對。要將耕地地力補貼面積與確權登記面積、二輪土地承包面積、實際耕地面積等進行橫向對比,相互驗證。要加強與自然資源部門的溝通對接,及時準確向上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報送因征收占用、用途變更等改變耕地性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面積數據,同時根據調整更新數據據實兌付補貼資金。要將上下年度間的補貼面積、資金規模、補貼對象等進行縱向比對,對存在差額較大的補貼對象重點分析并核實處理。
(四)加強政策宣傳。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涉及千家萬戶,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加強補貼政策解讀,引導基層干部特別是鄉村工作人員,準確把握政策目標和管理要求。可通過宣傳報道、公開公示、發放明白紙等渠道加強政策宣傳,讓農民群眾廣泛知曉,為補貼政策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五)加強監督檢查。區農業農村、財政部門,應與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部門建立聯合監督機制,緊盯補貼資金發放關鍵環節,結合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以及巡視、審計、信訪等相關部門提供的問題線索,運用大數據技術拓展監督手段,開展常態化監督。對騙取、貪污、擠占、挪用或違規發放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監督電話0391-3560068。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焦作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承辦:管委會辦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電話:0391-3563650 傳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區神州路 郵編:454000
豫公網安備 41081102000279號
ICP備案號:豫ICP備0502688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