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示范區管委會領導批示,區教育和體育局認真研究學習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現將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進一步激發示范區全民健身熱情,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全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體育強區建設,切實提升健身意識和人文健身環境,結合示范區實際情況,起草了示范區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二、《實施意見》制定的必要性
為統籌“十四五”期間體育產業工作,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建設健康焦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省、市總體部署和“十四五”時期我省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特制訂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體育強區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創建工作,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體育需求。
(二)發展目標
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行動,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突出資源優勢,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完善體育產業鏈條;集聚要素資源,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體育消費熱情,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鮮明、供給豐富、消費活躍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體育產業總規模占比處于全市領先位次,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起草過程
根據區領導批示精神及工作安排,區教育和體育局承擔了《實施意見》起草工作。我們認真組織學習領會省市文件精神,深入研究,草擬《實施意見》。通過借鑒外地經驗,在《實施意見》中提出了許多創新亮點。2022年4月,我們將《實施意見》送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局、財政局等區直單位和各鄉(鎮)、街道征求意見。目前,該《實施意見》已按程序經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印發執行。
四、主要內容
(一)強化體育惠民工程
1.加強場地設施供給。
2.豐富全民健身供給。
(二)優化產業發展結構
3.做大做強特色體育產業。
4.鼓勵發展體育培訓產業。
5.積極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
6.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
(三)引導培育市場主體
7.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購買、信貸支持、加強服務等多種形式,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體育企業發展;引進知名體育企業,出臺鼓勵和支持體育企業落戶示范區的相關政策,大力定向精準招商,為體育產業龍頭企業落戶示范區提供良好環境條件。
8.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推動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競爭有序、誠信自律、充滿活力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支持體育社會組織參加或舉辦各級各類體育培訓、體育賽事和活動,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營造氛圍、組織活動、服務消費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推進體育消費發展
9.豐富消費業態。培育體育消費新模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身休閑、競賽表演活動。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延長開放時間,開發多樣化健身運動產品,提供體育培訓服務。
10.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全民健身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學健身、運動技能、體育文化等知識。
11.加強體育市場監管。
(五)推動體育融合發展
12.深化體教融合發展。
13.促進體旅融合發展。加強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鼓勵旅游景區因地制宜開發徒步、騎行、滑雪、滑冰、水上、戶外定向等體育運動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景區、賽事、示范基地。拓展特色體育項目和主題賽事活動,支持和引導旅游景區將體育旅游融入鄉村旅游、生態旅游。鼓勵旅行社結合健身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旅游產品和線路。力爭擁有1個以上運動休閑基地(公園)。
14.推動體醫融合發展。大力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預防、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推廣“運動處方”,倡導合理膳食和科學運動,鼓勵為健身場所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服務。
15.促進體育與新興業態深度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落實土地政策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四)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
(五)落實人才培養就業政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焦作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承辦:管委會辦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電話:0391-3563650 傳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區神州路 郵編:454000
豫公網安備 41081102000279號
ICP備案號:豫ICP備0502688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