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示管文〔2019〕56號
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關于深化政務服務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政務
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部門,各駐區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廳字〔2018〕2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45號)、《關于印發<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編辦發〔2015〕16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深化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加強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完善審管分離體制,提高行政效能。落實國務院、省政府“以標準化促進規范化”的要求,不斷優化面向企業和群眾政務服務事項的辦事流程和服務標準,下大力氣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新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二、工作目標
按照優化發展環境、推進依法行政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總目標,建立涵蓋“所有政務服務事項、每項材料手續、各個環節流程”相互協調配套的政務服務實施、監督和評價體系,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受理場所、辦事流程、審批服務、監督檢查等方面標準化運行。
實現“一章、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目標。2019年年底前,深入推進我區行政審批改革,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在“一網通辦”方面,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可辦;在“只進一扇門”方面,除對場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項外,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實體政務大廳基本實現“應進必進”,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在“最多跑一次”方面,在資料齊全情況下,100個以上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5個工作日以內。
三、基本原則
(一)集中進駐。凡具有政務服務職能的部門必須進駐政務大廳;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政審批事項、公共服務事項及相關收費必須納入政務大廳辦事窗口集中辦理。確因國家安全、場地限制等特殊情況不能進駐實體政務大廳的,經報請上級批準后,納入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業務管理。
(二)充分授權。凡進駐實體政務大廳辦理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原部門或單位不再受理。充分授權入駐中心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入駐政務大廳窗口的集約化服務能力。
(三)高效便民。以方便群眾辦事為目的,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創新服務方式、推進轉變政府職能,積極開展咨詢引導、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特別通道以及全程代辦等便民服務。
(四)公開透明。扎實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不斷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切實把公開透明貫穿于政務服務的各個環節。
(五)系統整合。積極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發展,實現辦事服務信息同源管理、同步更新。推進實體政務大廳所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標準一致、信息實時同步、全程在線監察,加快構建集行政審批、政務公開、公共資源交易、社會服務、效能監察等功能于一體,多級聯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四、主要任務
(一)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1.制定并印發《區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三定方案》。明確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及其二級機構員額人數、崗位設置及職責權限。確定首批劃轉的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按程序報批后發文劃轉。首批劃轉區直部門市場準入類、投資項目建設類和部分社會事務類等三類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未劃轉的事項繼續由各單位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大廳運行管理。轉入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的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實行半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原審批單位對轉入審批局的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繼續履行責任,牽頭指導相關人員開展審批工作并做好上級審批部門對接工作,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配合做好審批工作。落實需劃轉的審批業務人員。堅持人隨事走、編隨人走的原則,原來從事審批業務的人員原則上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對審批事項過少的單位原審批人員酌情劃轉。啟用“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行政審批專用章”,實現 “一枚印章管審批”。
牽頭單位:組織部
責任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2.規范審批條件。各職能部門在項目劃轉時要按審批事項,逐個書面函告行政審批局該審批項目執行的行業規劃、法律依據、基本條件、必要資料、辦理流程、現場踏勘、中介服務、辦結時限等,確保依法依規開展事項審批。各部門要全力支持和配合行政審批局的審批業務工作,加強對審批人員的業務培訓,及時將本部門涉及審批的法律、法規以及與行政審批相關的文件、工作安排通報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局在固化劃轉項目原審批流程同時,對部分項目積極開展流程再造,提高審批效率。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3.建立審批與監管相分離的行政管理體制,同時實現審管聯動。行政審批局對行政審批的受理、審查、決定等程序承擔主體責任;相關職能部門承擔各審批行為事中、事后監管的主體責任。行政審批局負責建立行政審批檔案室和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與相關職能部門實現審管分離后的接件信息、審批信息、檔案資料和監管信息資源共享,實時交換,建立審管銜接共享聯動機制。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二)突出關鍵環節,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
1.統一審批流程。通過合并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轉變管理方式,調整審批時序,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規范審批事項,制定示范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清單,制定明確各個審批事項的法律依據、適用范圍等要素,并實行動態管理。合理劃分審批階段,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主要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 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將工程建設項目劃分為政府投資房屋建筑類項目、社會投資帶方案出讓用地項目、社會投資中小型工程項目等七大類,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圖。
實施“聯合審驗”。精簡整合建設工程領域現場踏勘、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測繪測量、竣工驗收等環節,實現“聯合踏勘、聯合審查、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推行區域評估和多評合一。統一組織對土地勘測、礦產壓覆、地質災害、節能、水土保持、文物保護、洪水影響、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環境評價等事項實施區域評估,不再進行單個項目的評估評價,區內的項目全部共享、免費使用評估成果。實行“容缺辦理”,推行告知承諾制。對于可以容缺辦理的,先行出具預審意見,待前置相關手續辦理完畢后,預審意見直接轉換為審批手續。制定工程建設項目告知承諾制管理辦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
牽頭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2.統一審批管理體系。“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形成“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整合空間管控數據,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依據該圖制定工程建設項目年度實施計劃。“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整合各階段所有事項所需申報材料,分階段制作“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 由同一審批階段內各審批部門共同使用。“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建立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的配套制度,確保審批各階段、各環節無縫鏈接。
牽頭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3.統一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監管體系,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出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規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務。制定工程建設項目中介服務管理制度;市政公用服務要全部入駐實體政務服務大廳,為建設單位提供“一站式”服務。
牽頭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三)奠定“一網通辦”基礎,完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
根據全省對各功能區的安排,按照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標準規范和對接要求,完成本級政務服務平臺及相關業務系統的改造,向省政府服務平臺推送2019年以來存量辦件數據并實現增量辦件數據實時推送,9月31日前實現與國家系統同步上線運行。機構改革后新成立單位盡快按要求完成政務服務事項認領和梳理及錄入工作,接入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流程不斷優化,全過程留痕,全流程監管,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服務效能大幅提升,縱深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推動政務服務積極有效開展。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四)創新監管方式,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工作
開展行政監管事項認領及錄入工作,全部錄入全國監管平臺,9月底實現與國家同步上線。做到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各類審批事項全流程上網監管,并匯聚相關數據,加強分析利用,推動監管事項全覆蓋、監管過程全記錄和監管數據可共享、可分析、可預警,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五)堅持高標一流,提升政務服務場所標準化建設水平
1.規范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積極對接上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進一步規范明確事項名稱、設定依據、實施機關、適用范圍及對象等要素,根據事項設定依據的調整和政務服務制度改革的要求,制定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文本,及時按程序對政務服務事項及其要素變更等進行動態調整并向社會公開。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2.規范政務服務流程。完善分類審批流程。完善并公布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流程規范,形成標準化流程模板,明確全流程總時限,細化各辦理環節的時限和裁量標準,健全各環節運行規范。單一政務服務事項由政務服務實施機關制定標準化流程模板,共同政務服務事項由指定的牽頭單位制定標準化流程模板,相關部門協同辦理。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3.規范政務服務場所。加強政務服務場所標準化建設。落實實體政務大廳標準化建設各項工作,推進場地標準化建設提檔升級。實體大廳建設要按照國家級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市要求合理布局,區政務大廳建筑面積不低于3000平方米,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建設面積原則上不低于200平方米,村(社區)工作站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于20平方米。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各鄉(鎮)、街道
4.全面落實“三集中、三直接”要求。即部門政務服務職能向政務服務科室集中、政務服務科向政務服務大廳集中、政務服務權力向窗口集中,切實做到綜合窗口直接受理、后臺窗口直接審批、一個窗口直接出證。未進駐政務大廳的單位和事項要按要求盡快完成進駐,原則上不再保留部門自設的服務大廳。
牽頭單位:組織部
責任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5.健全服務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實首問責任、AB崗、服務承諾、文明服務等制度,探索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自助服務一體機等設備,為群眾辦事提供全天候服務。開展服務情況日常監測,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不斷提高辦結率、滿意率、回訪率。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6.創新政務服務方式。積極推進線上服務,依托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不斷完善網上預約、網上申請、網上支付、網上查詢、咨詢投訴和集成申請表單、電子文書、證照驗證等功能,為公眾提供網上快捷服務。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7.規范監督檢查評價機制。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堅持群眾需求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科學考核評價體系,細化考評標準、量化考評結果、拓展考評方式。健全政務服務客觀評價制度,采取第三方評估、暗訪抽查評價、社會監督評價等方式,對政務服務行為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建立持續改進服務質量的機制。
牽頭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
責任單位: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明確政務大廳人員考核機制。各單位入駐大廳的工作人員,年終考核意見以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為主,績效工資發放及評優評先時各單位要征求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意見,對于違反行政大廳工作紀律的,各單位要從嚴處理。對于行政服務中心按上級要求配備的各類工作人員,各單位未經管委會批準不得借調。
牽頭單位:組織部
責任單位: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具備政務服務職能的各相關部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工作是國務院安排的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示范區改革工作的重點任務,各部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認真組織實施,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二)完善機制。建立“周通報、月例會”制度,定期溝通協調,做好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及時解決政務服務改革工作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部門要抓緊制定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主要舉措、責任分工、進度安排等,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時完成。
(三)強化監督檢查。區綜合辦公室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督促各部門積極推進,按時完成各項工作。行政審批與大數據管理局要建立健全監測評價機制,通過現場巡查、電子監察、第三方調查等方式,對政務服務工作進行全程監督。督查結果要定期通報,并將政務服務改革工作納入部門考核范圍。
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2019年8月21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辦:焦作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承辦:管委會辦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電話:0391-3563650 傳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區神州路 郵編:454000
豫公網安備 41081102000279號
ICP備案號:豫ICP備05026883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4108900001